汉字 | 補 |
释义 | 補28581 古文: 𢒏![]() 音 《唐韻》《正韻》:博古切; 《集韻》《韻會》:彼五切,𡘋音圃。 《說文》:完衣也。 《急就篇》【註】:修破謂之補。 《詩・大雅》:袞職有闕,惟仲山甫補之。 義 又,助也。 《周禮・秋官・小行人》:若國札䘮,則令賻補之。 義 又,益也。 《前漢・董仲舒傳》:凡所爲屑屑,夙興夜寐,務法上古者,又將無補與。 義 又,數也。 《韻會》:十兆曰經,十經曰垓,十垓曰補。 義 又,邑名。 〈鄭語〉:鄢蔽補丹,依 ![]() 【註】八邑也。 義 又,姓。 《通志・氏族略》:補氏。 《正字通》:唐中常侍補眞。 |
随便看 |
《康熙字典》是在明朝梅膺祚《字汇》、张自烈《正字通》两书的基础上加以增订的,是由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多位著名学者奉康熙圣旨编撰的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汉字辞书,共收录汉字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47035个),为汉字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