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黑 |
释义 | 黑39894![]() 音 《唐韻》:呼北切; 《集韻》《韻會》《正韻》:迄得切,𡘋音潶。 《說文》:火所熏之色也。韓康伯曰:北方隂色。 《釋名》:黑,晦也──如晦冥時色也。 《易・說卦》:坤,其於地也爲黑。 《書・禹貢》:兗州,厥土黑墳。 《禮・檀弓》:夏后氏尚黑。 義 又,水名。 《書・禹貢》:華陽黑水惟梁州,黑水西河惟雍州。 又,《前漢・地理志》:益州郡滇池縣有黑水祠。 義 又,黑齒,國名。 《楚辭・招魂》:雕題黑齒。 義 又,地名。 《左傳・宣六年》:公會晉侯宋公于黑壤。 義 又,黑子,今所謂黶子也。 《前漢・高帝紀》:左股有七十二黑子。 又,〈賈誼傳〉:淮陽之比大諸侯,厪如黑子之著面。 義 又,《周禮・天官・籩人》:其實䵄、蕡、白、黑。 【註】黍曰黑。 義 又,《詩・小雅》:以其騂黑。 【傳】黑,羊豕也。 義 又,姓。周有黑肱,黑胎。 音 又,叶鬩各切,音壑。 《史記・龜筴傳》:天出五色,以辨白黑;地生五穀,以知善惡。 卷別:考證・亥集下愛日堂藏本:第 903 頁,第 2 字同文書局本:第 1682 頁,第 24 字 【考證】① 《賈誼傳》淮之北大諸侯。謹照原文,「淮」下增「陽」字。北字改比字。② 《史記・龜筴傳》天出五色,以知黑白。地出五穀,以知善惡。謹照原文,「以知黑白」改「以辨白黑」;「地出五穀」改「地生五穀」。 |
随便看 |
《康熙字典》是在明朝梅膺祚《字汇》、张自烈《正字通》两书的基础上加以增订的,是由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多位著名学者奉康熙圣旨编撰的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汉字辞书,共收录汉字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47035个),为汉字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