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黍 |
释义 | 黍39847![]() 音 《唐韻》《集韻》:舒呂切; 《韻會》《正韻》:賞呂切,𡘋音暑。 《說文》:禾屬而黏者也。以大暑而種,故謂之黍。从禾,雨省聲。孔子曰:黍可爲酒,禾入水也。 《字彙》:粟屬。苗似蘆,高丈餘,穗黑色,實圓重,土宜高燥。 《詩緝》:黍有二種,黏者爲秫,可以釀酒;不黏者爲黍,如稻之有秔、糯也。 《爾雅翼》:黍,大體似稷,故古人倂言黍稷,今人謂黍爲黍穄。 《禮・曲禮》:凡祭宗廟之禮,黍曰薌合。 義 又,角黍。 《續齊諧記》:角黍,菰葉裹黏米爲之,楚俗投汨羅水祠屈原。 義 又,地名。 《左傳・哀七年》:宋人築五邑,一曰黍丘。 【註】梁國下邑縣西南有黍丘亭。 又,《史記・秦本紀》:秦取韓負黍。 義 又,弓名。 《荀子・性惡篇》:繁弱、鉅黍,古之良弓。 義 又,黃鳥,一名搏黍。 義 又,蟲名。 《爾雅・釋蟲》:委黍。 【註】䑕婦別名。 義 又,蓬名。 《爾雅・釋草》:薦黍蓬。 義 《六書精蘊》:黍下從 卷別:考證・亥集下愛日堂藏本:第 903 頁,第 1 字同文書局本:第 1682 頁,第 23 字 【考證】① 《左傳・哀八年》晉人築五邑。謹照原文,「八年」改「七年」;「晉人」改「宋人」。 |
随便看 |
《康熙字典》是在明朝梅膺祚《字汇》、张自烈《正字通》两书的基础上加以增订的,是由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多位著名学者奉康熙圣旨编撰的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汉字辞书,共收录汉字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47035个),为汉字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