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兩 |
释义 | 兩01115 古文: 㒳 部首:入 筆畫:6 總筆畫:8注音:ㄌㄧㄤˇ拼音:liǎnɡ卷別:子集・下卷武英殿刻本:第 288 頁,第 12 字同文書局本:第 126 頁,第 13 字標點整理本:第 53 頁,第 15 字 音 《唐韻》《正韻》:良獎切; 《集韻》《韻會》:里養切,𡘋良上聲。 《說文》:再也。 《易・繫辭》:兼三材而兩之。 義 又,《玉篇》:匹耦也。 《周禮・天官・大宰之職》:以九兩繫邦國之民。 【註】兩猶耦也,所以協耦萬民,聯繫不散,有九事也。 義 又,《韻會》:匹也。 《左傳・閔二年》:重錦三十兩。 【註】三十匹也。 義 又,車數曰兩。 《後漢・吳祐傳》:載之兼兩。 【註】車有兩輪,故稱兩。 義 又,《玉篇》:二十四銖爲兩。 義 又,《雞林類事》:四十曰麻兩。 義 又,《史記・平準書》:更鑄四銖錢,其文爲半兩。 義 又,《南史・齊和帝紀》:百姓及朝士皆以方帛填胸,名曰假兩。 音 又,《唐韻》《集韻》《韻會》:力讓切; 《正韻》:力仗切,𡘋良去聲。 《詩・召南》:百兩御之。 |
随便看 |
《康熙字典》是在明朝梅膺祚《字汇》、张自烈《正字通》两书的基础上加以增订的,是由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多位著名学者奉康熙圣旨编撰的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汉字辞书,共收录汉字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47035个),为汉字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