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沂 |
释义 | 沂13837![]() 音 《唐韻》《集韻》《韻會》𡘋魚衣切,音溰──水名。 《說文》:水,出東海費縣。一曰沂水出泰山,蓋靑州浸。 《周禮・夏官・職方氏》:靑州,其浸沂、沭。 《水經注》:沂水於下邳縣北西流,分爲二水,一水於城北西南入泗,一水逕城東屈從縣南,亦注泗,謂之小沂水,水上有橋,徐、泗閒以爲圯,子房遇黃石公,卽此處。 《地理通釋》:曾氏曰:徐州之水,以沂名者非一。酈道元謂出尼丘山,西北逕魯之雩門,謂之沂水;出泰山武陽之冠石山,亦謂之沂水。 義 又,山名。四鎭之一。 《周禮・春官・大司樂》:四鎭五嶽。 【註】靑州之沂山。 義 又,地名。 《左傳・定五年》:大敗夫㮣王于沂。 【註】沂,楚地。 義 又,州名。本秦琅邪地,宋置北徐州,周攺沂州,今屬兗州府;又,沂水,縣名,本春秋鄆邑,今屬靑州府。 俱見《廣輿記》。 義 又,姓。 《一統志》有沭陽令沂州。 音 又,《集韻》《正韻》𡘋魚巾切,音銀──器之釿鍔。釿,或作沂。 《爾雅・釋樂》:大篪謂之沂。 又,杜篤〈論都賦〉「奮彗光,埽項軍;遂濟人難,蕩滌於泗沂】,班固〈答賔戲〉「張良受書於邳沂」,俱作魚巾切。 卷別:考證・巳集上愛日堂藏本:第 355 頁,第 1 字同文書局本:第 1654 頁,第 17 字 【考證】① 《周禮・夏官・職方氏》靑州,其浸沂沐。謹照原書,「沐」改「沭」。② 《爾雅・釋樂》大箎謂之沂。謹照原文,「箎」改「篪」。 |
随便看 |
《康熙字典》是在明朝梅膺祚《字汇》、张自烈《正字通》两书的基础上加以增订的,是由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多位著名学者奉康熙圣旨编撰的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汉字辞书,共收录汉字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47035个),为汉字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