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庳 |
释义 | 庳07180![]() 音 《唐韻》:便俾切,脾上聲。 《說文》:庳中,伏舍。一曰屋卑。 《左傳・襄三十一年》:宮室卑庳。 音 又,《集韻》《韻會》:賔彌切; 《正韻》:逋眉切,𡘋音卑。 《廣韻》:庳,下也。 〈周語〉:陂唐汚庳,以鍾其美。 揚子《法言》:庳則儀秦。 義 又,《玉篇》:短也。 《周禮・地官》:其民豐肉而庳。 音 又,《集韻》:毗至切,音䠋──有庳,國名。 《孟子》:封之有庳。 義 又,通作鼻。 《後漢・東平王蒼傳》:昔象封有鼻。 【註】有鼻,國名,在今永州營道縣北。 音 又,《集韻》:頻彌切,音陴──鶉牝名。 《爾雅・釋鳥》:鵪鶉,其雄鵲牝庳。 義 又,與「毗」通。 《荀子・宥坐篇》:天子是庳。 【註】庳,讀曰毗──輔也。 |
随便看 |
《康熙字典》是在明朝梅膺祚《字汇》、张自烈《正字通》两书的基础上加以增订的,是由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多位著名学者奉康熙圣旨编撰的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汉字辞书,共收录汉字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47035个),为汉字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