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鐃 |
释义 | 鐃33966![]() 音 《唐韻》:女交切; 《集韻》《正韻》:尼交切; 《韻會》:泥交切,𡘋音呶。 《說文》:小鉦也。軍法,卒長執鐃。 《玉篇》:似鈴無舌,軍中所用也。 《釋名》:鐃,聲鐃鐃也。 《周禮・地官・鼓人》:以金鐃止鼓。 【註】鐃如鈴,無舌,有柄,執而鳴之,以止擊鼓。 義 又,奏樂所用也。 《禮・樂記》:始奏以文,復亂以武。 【註】文謂鼓,武謂金,鐃樂始奏先擊鼓,亂猶言終也。鼓聲爲陽,故謂文;鐃聲爲隂,故謂武。文以始之,武以收之,言節奏得宜也。 義 又,《博古圖》:漢舞鐃二,其形上圜下方,下作疏櫺,中含銅丸,謂之舌鼓,動有聲。 義 又,樂府有鐃歌,軍中鼓吹曲也。 義 又,與「譊」通。 《後漢・五行志》童謠:今年尚可,後年鐃。 【按】《風俗通》作譊。 音 又,《集韻》《正韻》𡘋女敎切──與橈同。 《莊子・天道篇》:萬物無足以鐃心者。 卷別:考證・戌集上愛日堂藏本:第 776 頁,第 1 字同文書局本:第 1676 頁,第 1 字 【考證】① 《周禮・地官・封人》以金鐃止鼓。謹照原文,「封人」改「鼓人」。 |
随便看 |
《康熙字典》是在明朝梅膺祚《字汇》、张自烈《正字通》两书的基础上加以增订的,是由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多位著名学者奉康熙圣旨编撰的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汉字辞书,共收录汉字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47035个),为汉字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