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糾 |
释义 | 糾22316![]() 音 《廣韻》:居黝切; 《集韻》:吉酉切,𡘋音朻。 《說文》:繩三合也。 《史記・賈誼傳》:何異糾纆。 【註】《通俗文》云:合繩曰糾。 義 又,《博雅》:舉也。 《書・冏命》:繩愆糾謬。 【疏】糾,謂發舉其愆過。 《左傳・昭六年》:糾之以政。 【註】糾,舉也。 義 又,《周禮・天官・大宰》:以糾萬民。 【釋文】糾,察也。 又,〈小宰〉:凡宮之糾禁。 【註】糾,猶割也、察也。 義 又,《詩・魏風》:糾糾葛屨。 【傳】猶繚繚也。 【疏】稀疏之貌。 義 又,《後漢・公孫瓚傳》:糾人完聚。 【註】糾,收也。 義 又,《後漢・荀彧傳》:收離糾散。 【註】糾,合也。 又,《玉篇》:吿也。 《廣韻》:督也、參也、急也、戾也。 音 又,《集韻》:舉夭切,音矯。 《詩・陳風》:舒窈糾兮。 【傳】窈糾,舒之姿也。 音 又,《正韻》:舉有切,音九──義同。 音 又,《韻補》叶居由切,結也。 嵆康〈琴賦〉:瀄汨澎湃,䖤蟺相糾;放肆大川,濟乎中州。 義 《正字通》:俗從斗作紏,非。 【按】《說文》糾在丩部,今倂入。 |
随便看 |
《康熙字典》是在明朝梅膺祚《字汇》、张自烈《正字通》两书的基础上加以增订的,是由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多位著名学者奉康熙圣旨编撰的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汉字辞书,共收录汉字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47035个),为汉字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