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血 |
释义 | 血28262![]() 音 《唐韻》《集韻》《韻會》𡘋呼決切,音泬。 《類篇》:祭所薦牲血,从皿、一,象血形。 《釋名》:血,濊也,出于肉,流而濊濊也。 《關尹子・四符篇》:一爲父,故受氣于父,氣爲水;二爲母,故受血于母,血爲火。 《易・說卦傳》:坎爲血卦。 【疏】取其人之有血,猶地有水也。 《禮・中庸》:凡有血氣者,莫不尊親。 義 又,《大戴禮》:血者,猶血。 【註】血,憂色也。 義 又,《山海經》:兪者之山有木曰白咎,可以血玉。 【註】謂染玉可以作光彩。 義 又,《詩・鄭風・茹藘》【疏】:陸璣云:茹藘,一名地血。 音 又,《韻補》:胡桂切,叶音惠。 劉向〈九歎〉:晉申生之離讒兮,荆和氏之泣血;吳子胥之抉眼兮,王子比干之橫廢。 音 又,《毛詩古音攷》:音綌──鼠思泣血,無言不疾。 宋玉〈高唐賦〉:弭節奄忽,蹄足灑血;舉功先得,獲車已實。 |
随便看 |
《康熙字典》是在明朝梅膺祚《字汇》、张自烈《正字通》两书的基础上加以增订的,是由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多位著名学者奉康熙圣旨编撰的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汉字辞书,共收录汉字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47035个),为汉字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