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果 |
释义 | 果11584![]() 音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𡘋古火切,音裹。 《說文》:木實也。从木,象果形在木之上。 《易・說卦》:乾爲天,爲木果。 【註】果實著木,有似星之著天也。 《周禮・地官》:甸師共野果蓏之屬。應劭曰:木曰果,草曰蓏。張晏曰:有核曰果,無核曰蓏。 又,勝也、尅也。 《左傳・宣二年》:殺敵爲果,致果爲毅。 義 又,決也。 《禮・內則》:將爲善思,貽父母令名必果。 義 又,驗也。 《宋書・后妃傳》:今果然矣。 義 又,釋氏因果。 《隋書・經籍志》:釋迦敎化弟子,多有正果者。 義 又,果然,獸名。 《宋國史補》:揚州取一果然,數十果然可得。 義 又,《爾雅・釋蟲》:果蠃,蒲盧。 【疏】細腰蠭也。 義 又,與「惈」通。 左思〈吳都賦〉:風俗以韰果爲嫿。 《方言》:惈,勇也,古字通。 音 又,《集韻》《韻會》𡘋苦果切,音顆──果然,飽貌。 《莊子・逍遙遊》:三餐而反,腹猶果然。 義 又,《唐韻》《集韻》《韻會》𡘋同婐,女侍也。 《孟子》:二女果。 義 又,通裸。 《廣韻》:赤體也。 音 又,《集韻》《韻會》𡘋與「祼」通。 《周禮・春官・大宗伯》:大賔客,則攝而載果。 〈小宗伯〉:辨六彝之名物,以待果將。 音 又,魯火切,音蠃。 《周禮・春官・宗伯》:龜人掌六龜之屬,東龜曰果屬。 義 字从田、从木,今趨便作果;俗作菓,非。 卷別:考證・辰集中愛日堂藏本:第 287 頁,第 3 字同文書局本:第 1650 頁,第 44 字 【考證】① 《易・下繫》乾爲天,爲木果。謹照原文,「下繫二字」改爲「說卦」。② 《左傳・宣元年》謹照原文,「元」改「二年」。③ 又與「蜾」通。 《左思・吳都賦》風俗以韰果爲嫿。謹照原文,「蜾」改「惈」。④ 《小宗伯》辨六彝之名物,以待祼將。謹照原文,「祼」改「果」。 |
随便看 |
《康熙字典》是在明朝梅膺祚《字汇》、张自烈《正字通》两书的基础上加以增订的,是由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多位著名学者奉康熙圣旨编撰的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汉字辞书,共收录汉字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47035个),为汉字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