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枳 |
释义 | 枳11596![]() 音 《唐韻》《廣韻》《類篇》《韻會》《正韻》𡘋諸氏切,音紙──木名,枳也。 《說文》:木似橘。 【徐曰】卽藥家枳殼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橘踰淮而北爲枳。 又,木高多刺,可爲籬落。 張衡〈西京賦〉:楷枳落突棘藩。 義 又,《博雅》:枳,股也。 義 又,《小爾雅》:枳,害也。 《孔叢子・𠛬論》:率過以小罪謂之枳。 義 又,與「軹」通。地名,一在巴郡,一在魏地。 音 又,《集韻》:頸爾切; 《韻會》:居紙切,𡘋音𣲵──義同。 音 又,《集韻》:舉綺切; 《韻會》:居矣切,𡘋音已──枳,椇。 又,一名白石李。 音 又,《集韻》:章移切,音支。 《爾雅・釋蟲》:枳首蛇,歧蛇也。 音 又,翹移切,音岐──義同。 卷別:考證・辰集中愛日堂藏本:第 289 頁,第 2 字同文書局本:第 1650 頁,第 47 字 【考證】① 《周禮・冬官考工記》橘踰淮而化爲枳。謹照原文,「化」改「北」。 |
随便看 |
《康熙字典》是在明朝梅膺祚《字汇》、张自烈《正字通》两书的基础上加以增订的,是由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多位著名学者奉康熙圣旨编撰的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汉字辞书,共收录汉字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47035个),为汉字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