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溜 |
释义 | 溜14522![]() 音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𡘋力救切,音霤──水名。 《說文》:水,在鬱林郡。 《後漢・郡國志》:鬱林郡有中溜縣。 義 又,《水經注》:漢水於槃頭郡南與溜水合。 義 又,水溜下也。 孫綽〈遊天台山賦〉:醴泉涌溜于隂渠。 又,馬觀《瀛涯勝覽》:弱水三千,舟行遇風,一失入溜,則水弱而沒溺。 義 又,發也。 《管子・宙合篇》:減溜大成。 【註】減,盡也;溜,發也──言徧環畢莫不備得,故曰減溜大成。 義 又,與霤同。 《左傳・宣三年》:三進及溜。 【正義】溜,謂簷下水滴之處。 音 又,《集韻》:力求切,音留──義同。 義 又,與留同。 《戰國策》:成皋石溜之地。 【註】古作石留。 義 又,與「流」通。 〈靈樞經〉:所溜爲滎。 【註】溜、流同。 |
随便看 |
《康熙字典》是在明朝梅膺祚《字汇》、张自烈《正字通》两书的基础上加以增订的,是由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多位著名学者奉康熙圣旨编撰的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汉字辞书,共收录汉字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47035个),为汉字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