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湯 |
释义 | 湯14469![]() 音 《唐韻》:土郎切; 《集韻》《韻會》《正韻》:他郎切,𡘋音鏜。 《說文》:熱水也。 《楚辭・九歌》:浴蘭湯兮沐芳。 義 又,水名。 《山海經》:上申之山,湯水出焉。 又,《水經注》:江水,東逕瞿巫灘,左則湯谿水注之,源出朐忍縣北。 義 又,谷名。 張衡〈南都賦〉:湯谷涌其後。 義 又,州名。 《韻會》:廣南化外,唐置湯州,天寶時爲湯泉郡。 義 又,縣名。 《廣輿記》:湯隂縣,屬彰德府。 義 又,《書・虞書》【疏】:除殘去虐曰湯。馬融又云:雲行雨施曰湯。 又,《風俗通・王霸篇》:湯者,攘也、昌也──言其攘除不軌,天下熾盛。 音 又,《廣韻》:式羊切; 《集韻》《韻會》《正韻》:尸羊切,𡘋音商──湯湯,流貌。一曰波動之狀。 《詩・大雅》:江漢湯湯。 音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𡘋他浪切,音儻──熱水沃也。 《禮・月令》:如以熱湯。 音 又,《集韻》:余章切,音陽──與暘同。暘谷,日所出也。亦作陽。 《淮南子・天文訓》:日出于湯谷。 音 又,《廣韻》:他浪切,音盪──與「蕩」通。 《詩・陳風》:子之湯兮。 【傳】湯,蕩也。 【箋】言游蕩無不爲也。 義 又,與盪同。 《前漢・天文志》:四星若合,是謂大湯。 音 又,《韻補》叶透空切,音通。 東方朔〈七諫〉:何靑雲之流瀾兮,微霜降之蒙蒙;徐風至而徘徊兮,疾風過之湯湯。 卷別:考證・巳集上愛日堂藏本:第 375 頁,第 2 字同文書局本:第 1655 頁,第 30 字 【考證】① 《楚辭・九歌》浴蘭湯兮沐芳華。謹按,原文華字屬下爲句不連芳讀,謹省華字。 |
随便看 |
《康熙字典》是在明朝梅膺祚《字汇》、张自烈《正字通》两书的基础上加以增订的,是由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多位著名学者奉康熙圣旨编撰的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汉字辞书,共收录汉字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47035个),为汉字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