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冠 |
释义 | 冠01234![]() 音 《唐韻》《集韻》《韻會》:古丸切; 《正韻》:沽歡切,𡘋音官。 《說文》:絭也,所以絭髮。从冖、元;冠有法制,故从寸。 【徐曰】取其在首,故从元。古亦謂冠爲元服。 《白虎通》:冠者,卷也──卷持其髮也。 《釋名》:冠,貫也,所以貫韜髮也。 《後漢・輿服志》:上古穴居野處,衣毛冒皮。後世聖人見鳥獸有冠角𩑞胡,遂制冠冕纓緌。 義 又,姓。 《風俗通》:古者鶡冠子之後。 音 又,《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𡘋古玩切,官去聲。 《禮・曲禮》:二十曰弱,冠。 〈冠義〉:冠者,禮之始也。故聖王重冠。 《白虎通》:男子幼,娶必冠。 《韻會》:男子二十加冠曰冠。 義 又,爲衆之首曰冠。 《前漢・魏相丙吉傳贊》:高祖開基,蕭曹爲冠。 《史記・灌夫傳》:夫名冠三軍。 義 又,姓。 《韻會》:《列仙傳》有仙人冠先。 音 又,叶俱倫切,音麇。 張紘〈枕箴〉:瓌材允麗,惟淑惟珍;安安文枕,式彼弁冠。 音 又,《韻補》叶居員切,眷平聲。 劉歆〈孟母贊〉:子學不進,斷機示焉;子遂成德,爲當世冠。 音 又,叶扃縣切,音睊。 蘇轍〈燕山〉詩:丹子號無策,亦數游俠冠;玉帛非足云,女子罹蹈踐。 |
随便看 |
《康熙字典》是在明朝梅膺祚《字汇》、张自烈《正字通》两书的基础上加以增订的,是由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多位著名学者奉康熙圣旨编撰的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汉字辞书,共收录汉字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47035个),为汉字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