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余 |
释义 | 余00393![]() 音 《唐韻》:以諸切; 《集韻》《韻會》:羊諸切; 《正韻》:雲居切,𡘋音餘。 《說文》:語之舒也。 《爾雅・釋詁》:我也。 義 又,四月爲余月。 義 又,接余,荇菜也。 義 又,《前漢・匈奴傳》:單于衣繡褡綺錦袷被各一,比余〔㊟ 《史記・匈奴例傳》作:服繡袷綺衣﹑繡袷長襦﹑錦袷袍各一,比余一。 《漢書・匈奴例傳》作:服繡袷綺衣、長襦、錦袍各一,比疏一〕。 【註】比余,髮之飾也。 義 又,姓。由余之後。 音 又,《集韻》:詳於切,音徐──余吾,水名,在朔方。 音 又,《集韻》:同都切,音徒──《史記》檮余,匈奴山名。 音 又,于遮切,音邪──褒余,蜀地名。一作褒斜。 〈漢陽厥𥓓〉褒斜作褒余。 音 又,叶演女切,音與。 《楚辭・九思》:鷃雀列兮讙譁,雊𨿜鳴兮聒余;抱昭華兮寶車,欲衒鬻兮莫取。 義 又,與餘同。 《周禮・地官》:委人,凡其余聚以待頒賜。 【註】余同餘。 卷別:考證・子集中愛日堂藏本:第 36 頁,第 4 字同文書局本:第 1638 頁,第 14 字 【考證】① 《集韻》羊茹切,《韻會》羊諸切,謹按,集韻余字音羊諸切,不音羊茹切。羊茹切三字謹省。 |
随便看 |
《康熙字典》是在明朝梅膺祚《字汇》、张自烈《正字通》两书的基础上加以增订的,是由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多位著名学者奉康熙圣旨编撰的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汉字辞书,共收录汉字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47035个),为汉字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