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狄 |
释义 | 狄16459![]() 音 《唐韻》:徒歷切; 《集韻》《韻會》:亭歷切,𡘋音敵。 《爾雅・釋地》:八狄。 《禮・王制》:北方曰狄。 〈明堂位〉:五狄。 《周禮・職方氏》:六狄。 《書・仲虺之誥》:南面而征,北狄怨。 《春秋・莊三十二年》:狄伐郉。 《榖梁傳・莊十年》:荆者,楚也。何爲謂之荆,狄之也。 義 又,下士。 《書・顧命》:狄設黼扆綴衣。 【傳】狄,下士。 《禮・祭統》:狄者,樂吏之賤者也。 義 又,鹿名。 《爾雅・釋獸》:絕有力狄。 【疏】絕異壯大有力者名狄也。 義 又,地名。 《史記・陳涉世家》:周市北徇地至狄。 【註】徐廣曰:今之臨濟。 義 又,人名。 《史記・殷本紀》:殷契母曰𥳑狄。 義 又,姓。 《左傳・襄十年》:狄虒彌建大車之輪。 【註】狄虒彌,魯人。 《史記・張湯傳》:博士狄山。 《廣韻》:春秋時狄國之後。 義 又,與「翟」通。 《禮・玉藻》:夫人揄狄。 【疏】揄,讀如搖;狄,讀如翟──謂畫搖翟之雉于衣。 又,〈樂記〉:干戚旄狄以舞之。 【疏】狄,羽也。 《前漢・地理志》:羽畎夏狄。 義 又,泉名,在洛陽。 《公羊傳・僖二十九年》:盟於狄泉。 【按】二《傳》作翟。 音 又,《集韻》《正韻》𡘋他歷切,音惕。 《集韻》本作逖,遠也。 《詩・大雅》:舍爾介狄,維子胥忌。 【傳】狄,遠也。 義 又,《詩・魯頌》:桓桓于征,狄彼東南。 【箋】狄,當爲剔;剔,治也。 【釋文】《韓詩》云鬄,除也。 音 又,《禮・樂記》:流辟、邪散、狄成、滌濫之音作。 【註】狄、滌,往來疾貌。 義 又,與「易」通。 王充《論衡》狄牙之調味也,經史俱作易牙。 卷別:考證・巳集下愛日堂藏本:第 418 頁,第 2 字同文書局本:第 1657 頁,第 26 字 【考證】① 《左傳・襄十年》狄虒彌大車之輪。謹照原文,「大」上增「建」字。 |
随便看 |
《康熙字典》是在明朝梅膺祚《字汇》、张自烈《正字通》两书的基础上加以增订的,是由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多位著名学者奉康熙圣旨编撰的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汉字辞书,共收录汉字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47035个),为汉字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