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五 |
释义 | 五00184 古文: 𠄡 㐅![]() 音 《唐韻》《韻會》:疑古切; 《集韻》《正韻》:阮古切,𡘋音午。 《增韻》:中數也。 《易・繫辭》:天數五,地數五。 《書・武成》:列爵惟五。 《詩・鄘風》:良馬五之。 義 又,格五。 《後漢・梁冀傳》:能挽滿、彈棊、格五、六博、蹴鞠、意錢之戲。 【註】行棊相塞謂之簺。簺有四采,簺、白、乗、五是也。至五卽格,不得行。 義 又,辛氏《三秦記》:城南韋杜,去天尺五。 義 又,十五夜曰三五。 謝靈運詩:期在三五夕。 崔曙詩:仲冬正三五,日月遙相望。 義 又,姓。漢五京。 又,第五、五鹿,皆複姓。 |
随便看 |
《康熙字典》是在明朝梅膺祚《字汇》、张自烈《正字通》两书的基础上加以增订的,是由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多位著名学者奉康熙圣旨编撰的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汉字辞书,共收录汉字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47035个),为汉字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