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弁 |
释义 | 弁07359![]() 音 《唐韻》《集韻》《韻會》:皮變切; 《正韻》:毗面切,𡘋音汴。 《說文》本作[⿱少 《玉篇》:[⿱少 《儀禮・士冠禮》:周弁,殷冔,夏收。 【註】弁,名出於槃。槃,大也,言所以自光大也。 【疏】弁是古冠之大號。 《釋名》:弁如兩手相合抃時也。以爵韋爲之,謂之爵弁;以鹿皮爲之,謂之皮弁,以𩎟韋爲之也。 《詩・衞風》:會弁如星。 義 又,急也。 《禮・玉藻》:弁行剡剡起屨。 【疏】弁,急也;剡剡,身起貌。急行欲速,而身屨恆起也。 義 又,戰懼狀。 《前漢・嚴延年傳》:吏皆股弁。 【註】股戰若弁,弁謂撫手也。 又,〈王莽傳〉:予甚弁焉。 【註】弁,疾也。一曰撫手也,言驚懼也。 義 又,手搏也。 《前漢・甘延壽傳》:試弁爲期門。 【註】弁,手搏。 義 又,星名。 《星經》:天弁九星,在建近河,爲市官之長。 義 又,地名。 《禮・檀弓》:弁人有其母死而孺子泣者。 義 又,姓,與「卞」通。 《前漢・東方朔傳》:弁嚴子爲衞尉。 義 又,山名。 《廣輿記》:卞山,一名弁山,山石瑩然如玉,在今湖州府城北。 音 又,《集韻》:薄官切,音盤──與般同,樂也。 《詩・小雅》:弁彼鸒斯。 【傳】弁,樂也。 |
随便看 |
《康熙字典》是在明朝梅膺祚《字汇》、张自烈《正字通》两书的基础上加以增订的,是由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多位著名学者奉康熙圣旨编撰的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汉字辞书,共收录汉字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47035个),为汉字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