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囂 |
释义 | 囂03665 古文: 𠽸![]() 音 《唐韻》:許嬌切; 《集韻》《韻會》:虛嬌切; 《正韻》:吁嬌切,𡘋音枵。 《說文》:聲也,气出頭上。从㗊、从頁。頁,首也。 《玉篇》:喧譁也。 《集韻》:聲也。 《左傳・昭三年》:湫隘囂塵。 【釋文】囂,許嬌反,一音五高反。 《詩・小雅》:選徒囂囂。 【傳】囂囂,聲也。 【釋文】囂,五刀反,亦許驕反。 義 又,《孟子》:人知之亦囂囂,人不知亦囂囂,【註】囂囂,自得無欲之貌。 義 又,人名。 《史記・黃帝紀》:嫘祖生二子,其一曰玄囂,是爲靑陽。 音 又,《集韻》《韻會》《正韻》𡘋牛刀切,音敖──義同。 《周禮・秋官》:銜枚氏掌司囂。 【註】察囂譁者。 【釋文】囂,五羔反。 音 又,《詩・小雅》:讒口囂囂。 【箋】囂囂,衆多貌。 【釋文】五刀反,《韓詩》作嗸嗸。 《前漢・董仲舒傳》:此民之所以囂囂苦不足也。 【註】師古曰:與嗸同。 音 又,《詩・小雅》:我卽爾謀,聽我囂囂。 【傳】囂囂猶嗸嗸也。 【釋文】囂,五刀反。 義 又,《字彙》:山凹之地曰囂。 梁宣帝〈七山寺賦〉:神囂嵒嵒而特立。 義 又,鳥名。 《山海經》:梁渠之山有鳥,狀如夸父,四翼,一目,犬尾,名曰囂。 義 又,獸名。 《山海經》:羭次之山有獸,狀如禺,長臂善投,名曰囂。 義 又,水名。 《山海經》:嶓冢之山,囂水出焉。 義 又,山名。 《山海經》:北囂之山無石,其陽多碧,其隂多玉。 音 又,《集韻》:地名。通作隞敖。詳前嚻字註。 【按】經傳釋文囂多讀敖,惟〈小雅・車攻〉及《左傳・昭三年》釋文兼敖枵二音。 卷別:考證・丑集上愛日堂藏本:第 105 頁,第 1 字同文書局本:第 1641 頁,第 46 字 【考證】① 《前漢・董仲舒傳》此民之所以囂囂若不足也。謹照原文,「若不足」改「苦不足」。 |
随便看 |
《康熙字典》是在明朝梅膺祚《字汇》、张自烈《正字通》两书的基础上加以增订的,是由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多位著名学者奉康熙圣旨编撰的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汉字辞书,共收录汉字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47035个),为汉字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