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鳴 |
释义 | 鳴38766![]() 音 《唐韻》:武兵切; 《集韻》《韻會》《正韻》:眉兵切,𡘋音明。 《說文》:鳥聲也。 《玉篇》:聲相命也、嘷也。 《詩・大雅》:鳳凰鳴矣,于彼高岡。 義 又,獸亦曰鳴。 《易・說卦傳》:其於馬也爲善鳴。 義 又,《增韻》:凡出聲皆曰鳴。 《禮・學記》:叩之以小,則小鳴;叩之以大,則大鳴。 《莊子・德充符》:子以堅白鳴。 義 又,鳥名。 《山海經》:弇州山有五彩之鳥,仰天鳴,名曰鳴鳥。 《書・召誥》:我則鳴鳥不聞。 【音義】馬云鳴鳥,謂鳳凰也。 義 又,姓。出《姓苑》。 音 又,《集韻》《韻會》《正韻》𡘋眉病切,音命──鳥相呼也。 馬融〈長笛賦〉:山雞晨羣,野雉朝雊;求偶鳴子,悲號長嘯。 【註】鳴,命也。 曹植詩:鳴儔嘯匹侶。 音 又,叶謨郎切,音芒。 《前漢・郊祀歌》:寒暑不忒況皇章,展詩應律鋗玉鳴;函宮吐角激徵淸,發梁揚羽申以商。 張華〈俠曲〉:孟嘗東出關,濟身由雞鳴;信陵西反魏,秦人𢝌其彊。 卷別:考證・亥集中愛日堂藏本:第 880 頁,第 2 字同文書局本:第 1681 頁,第 22 字 【考證】① 《禮・樂記》叩之以小,則小鳴。叩之以大,則大鳴。謹照原書,「樂記」改「學記」。 |
随便看 |
《康熙字典》是在明朝梅膺祚《字汇》、张自烈《正字通》两书的基础上加以增订的,是由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多位著名学者奉康熙圣旨编撰的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汉字辞书,共收录汉字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47035个),为汉字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