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頒 |
释义 | 頒35989![]() 音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𡘋符分切,音汾。 《廣韻》:魚大首。亦衆貌。 《詩・小雅》:魚在在藻,有頒其首。 音 又,《唐韻》:布還切; 《集韻》《韻會》《正韻》:逋還切,𡘋音班。 《廣韻》:布也、賜也。 《禮・明堂位》:頒度量而天下大服。 【註】頒,讀爲班。 《周禮・天官・大宰》:匪頒。 【註】匪,分也;頒,讀爲班布之班──謂班賜也。 義 又,《說文》:𩯭也。 《正韻》:頟兩旁曰頒。 《孟子》:頒白者。 【註】頒,班也。頭半白,班班者也。 音 又,分也。 《書・洛誥》:乃惟孺子,頒朕不暇。 【傳】我爲政,常若不暇。汝惟小子,當分取我之不暇而行之。 【釋文】頒音班。 又,甫云反。 音 又,《說文》通作朌。 《禮・王制》:名山大澤不以朌。 【釋文】朌讀爲頒──賦也。 義 又,鳥名。 《方言》:戴勝自關而東,或謂之戴頒。 義 又,《方言》:鋪頒,索也。東齊曰鋪頒,猶秦晉言抖藪也。 音 又,古通先韻,𤰞連切,音邊。 蘇軾〈澄泥硯〉詩:長安新硯石同堅,不待書來遂許頒。 |
随便看 |
《康熙字典》是在明朝梅膺祚《字汇》、张自烈《正字通》两书的基础上加以增订的,是由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多位著名学者奉康熙圣旨编撰的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汉字辞书,共收录汉字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47035个),为汉字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