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疵 |
释义 | 疵17889![]() 音 《唐韻》:疾咨切; 《集韻》《韻會》:才支切; 《正韻》:才資切,𡘋音玼。 《說文》:病也。 《易・繫辭》:悔吝者,言乎其小疵也。 【疏】言說此卦爻有小疵病也。 《左傳・僖七年》:予取予求,不女疵瑕也。 【註】不以女爲罪釁。 《前漢・景十三王傳》:今或無罪,爲臣下所侵辱,有司吹毛求疵。 【註】病也。 義 又,木名。 《爾雅・釋木》:棆無疵。 義 又,《韻會》亦作玼。 《後漢・黃憲傳》:去玼吝。 義 又,或作呰。 《前漢・翟義傳》:王莽大誥:故知我國有呰災。 又,〈敘傳〉:閹尹之呰。 義 又,人名。 《史記・楚世家》:少子執疵爲越章王。 又,〈趙世家〉:趙疵與秦戰敗。 音 又,《集韻》:將支切,音貲──𤰞疵,佞人貌。 《史記・日者傳》:𤰞疵而前,孅趨而言。 【註】疵,音貲。 音 又,水鳥。司馬相如〈上林賦〉:箴疵鵁盧。 【釋文】疵,音資。 【註】張揖曰:箴疵似魚虎而倉黑色。 音 又,《集韻》:仕懈切,音㾹──同睚。眦睚,恨視。 音 又,《集韻》:才詣切,音嚌──病也;又,短也。 音 又,《集韻》:蔣氏切; 《正韻》:祖似切,𡘋音紫──毀也。 《荀子・不苟篇》:非毀疵也。 【註】或曰讀爲訾。 |
随便看 |
《康熙字典》是在明朝梅膺祚《字汇》、张自烈《正字通》两书的基础上加以增订的,是由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多位著名学者奉康熙圣旨编撰的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汉字辞书,共收录汉字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47035个),为汉字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