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翳 |
释义 | 翳23709![]() 音 《廣韻》《正韻》:於計切; 《集韻》《韻會》:壹計切,𡘋音殪。 《說文》:華蓋也。 《廣韻》:羽葆也。 《急就篇》【註】:翳,謂凡鳥羽之可隱翳者也。舞者所持羽翿以自隱翳,因名爲翳。一曰華蓋,今之雉尾扇是其遺象。 義 又,〈周語〉:是去其藏而翳其人也。 【註】翳,猶屛也。一曰滅也。 義 又,《方言》:翳,掩也。 【註】謂掩覆也。 《廣雅》:翳,障也。 《廣韻》:隱也、蔽也。 《類篇》:䕃也。 義 又,《詩・大雅》:其菑其翳。 【傳】木立死曰菑,自死爲翳。 義 又,《廣韻》:雨師謂之荓翳。 《史記・司馬相如傳》:召屛翳。 【註】雷師也。 義 又,《玉篇》:鳥名也,似鳳。 《山海經》:北海之內,有五采之鳥,飛蔽一鄕,名曰翳鳥。 【註】鳳屬也。 屈原〈離騷〉:駟玉虯而乗翳。 義 又,潘岳〈射雉賦序〉:習媒翳之事。 【註】媒翳者,所隱以射者也。 音 又,《廣韻》:烏奚切; 《集韻》:煙奚切,𡘋音鷖──義同。 音 又,《集韻》《韻會》:一結切; 《正韻》:於歇切,𡘋音謁。 左思〈魏都賦〉「桃李䕃翳」,叶音咽。 卷別:考證・未集中愛日堂藏本:第 550 頁,第 3 字同文書局本:第 1664 頁,第 18 字 【考證】① 《山海經》北海之內,有五采之鳥,飛蔽一鄕,名曰翳焉。謹照原文,「翳焉」改「翳鳥」。 |
随便看 |
《康熙字典》是在明朝梅膺祚《字汇》、张自烈《正字通》两书的基础上加以增订的,是由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多位著名学者奉康熙圣旨编撰的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汉字辞书,共收录汉字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47035个),为汉字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