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滋 |
释义 | 滋14599 古文: 𣳯 𦱳 部首:水 筆畫:10 總筆畫:14注音:ㄗ,ㄑㄧˊ拼音:zī, qí卷別:巳集・上卷武英殿刻本:第 1531 頁,第 6 字同文書局本:第 642 頁,第 15 字標點整理本:第 590 頁,第 10 字 音 《唐韻》:子之切; 《集韻》《韻會》:津之切; 《正韻》:津私切,𡘋音兹──水名。 《說文》:水,出牛飮山白陘谷。 義 又,霸水之別名。 《水經注》:霸陵縣霸水,古曰滋水。 義 又,蒔也、長也、益也。 《書・泰誓》:樹德務滋。 義 又,液也。 《禮・檀弓》:必有草木之滋焉。 義 又,多也、蕃也。 《左傳・僖十五年》:物生而後有象,象而後有滋。 義 又,滋味也。 《禮・月令》:薄滋味,無致和。 義 又,濁也。 《左傳・哀八年》:武城人拘鄫人之漚菅者曰:何故使我水滋。 義 又,與孳、孜通。 義 又,通作兹。 《前漢・五行志》:賦斂兹重。 音 又,《廣韻》:疾之切,音慈──水名,出高是山。 《山海經》:高是之山,滋水出焉。 |
随便看 |
《康熙字典》是在明朝梅膺祚《字汇》、张自烈《正字通》两书的基础上加以增订的,是由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多位著名学者奉康熙圣旨编撰的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汉字辞书,共收录汉字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47035个),为汉字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