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釜 |
释义 | 釜33367![]() 音 《廣韻》:扶雨切; 《集韻》:奉甫切,𡘋音父。 《說文》鬴,或作𨥏,俗省作釜。 《古史考》:黃帝始作釜。 《易・說卦傳》:坤爲釜。 【疏】取其化生成熟也。 《詩・召南》:維錡及釜。 【註】有足曰錡,無足曰釜。 【釋文】釜,符甫反。 義 又,量名。 《論語》:與之釜。 《左傳・昭二年》:豆、區、釜、鍾,四升爲豆,各自其四,以登于釜,釜十則鍾。 【註】釜,六斗四升;鍾,六斛四斗。 義 又,山名。 《史記・封禪書》:黃帝合符釜山。 《括地志》:釜山,在嬀州懷戎縣北。 義 又,《水經注》:西海鹽池北,西王母有石室、石釜。 音 又,《韻補》叶府九切,音缶。 蘇轍〈土牛〉詩:土牛適成象,逡巡見屠剖;田家挽雙角,歸理鏁絲釜。 |
随便看 |
《康熙字典》是在明朝梅膺祚《字汇》、张自烈《正字通》两书的基础上加以增订的,是由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多位著名学者奉康熙圣旨编撰的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汉字辞书,共收录汉字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47035个),为汉字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