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赤 |
释义 | 赤30892 古文: 烾![]() 音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𡘋昌石切,音尺。 《說文》:南方色也。 《玉篇》:朱色也。 《易・說卦》:乾爲大赤。 【疏】取其盛陽之色也。 《書・禹貢》:厥貢惟土五色。 【疏】天子社,廣五丈,東方靑、南方赤、西方白、北方黑,上冒以黃土。 《禮・檀弓》:周人尚赤。 【註】以建子之月爲正,物萌色赤。 義 又,《書・康誥》:若保赤子。 【疏】子生而赤色,故言赤子。 義 又,《前漢・五行志》:赤地千里。 【註】空盡無物曰赤。 義 又,《韻會》:裸裎曰赤體,見肉色也。 義 又,《史記・孟子列傳》:中國名曰赤縣神州。 又,《韻會》:赤縣,謂畿縣也。 《晉書・成公綏傳》:赤縣據於辰巳。 又,水名。 《莊子・天地篇》:黃帝遊乎赤水之北。 《博雅》:崑崙虛,赤水出其東南陬。 義 又,六赤。 《正字通》:今骰子別名。 李洞〈贈李郎中〉詩:微黃喜兆莊周夢,六赤重新擲印成。 義 又,姓。 《呂氏春秋》:赤冀作臼。 《列仙傳》:赤斧,巴人。 音 又,《集韻》:七迹切,音戚。 《周禮・秋官》:赤犮氏。 【註】赤犮,猶言捇拔也。 【疏】捇拔,除去之也。 音 又,《韻補》叶敕略切。 郭璞〈猙贊〉:章義之山,奇怪所宅;有獸似豹,厥色惟赤。宅,徒洛切。 義 《說文》作𤆍。 |
随便看 |
《康熙字典》是在明朝梅膺祚《字汇》、张自烈《正字通》两书的基础上加以增订的,是由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多位著名学者奉康熙圣旨编撰的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汉字辞书,共收录汉字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47035个),为汉字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