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菆 |
释义 | 菆25667![]() 音 《唐韻》:側鳩切,音鄒。 《玉篇》:草也。 《韻會》:草叢生也。 義 又,《說文》:麻蒸也。 潘岳〈西征賦〉:感市閭之菆井。 【註】菆井,卽渭城東賣麻蒸之巿。 義 又,好箭也。 《左傳・宣十二年》:左射以菆。 【註】菆,矢之善者。 《儀禮・既夕》:御以蒲菆。 【註】蒲,楊柳,可以爲箭。 義 又,《博雅》:蓐謂之菆。 音 又,《集韻》:餘也。 音 又,《廣韻》:芻注切,音䐢──鳥巢也。 《酉陽雜俎》:鷹巢,一名菆;鷹呼菆子者,雛鷹也。 音 又,《韻會》:徂丸切,音攢──積木以𣩵也。 《禮・檀弓》:菆塗龍輴。 【疏】菆,叢也,謂以木叢棺而四面塗之,故云菆塗也。 音 又,《集韻》:徂聰切──與樷同。 《太玄經》:烏托巢于菆,人寄命于公。 |
随便看 |
《康熙字典》是在明朝梅膺祚《字汇》、张自烈《正字通》两书的基础上加以增订的,是由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多位著名学者奉康熙圣旨编撰的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汉字辞书,共收录汉字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47035个),为汉字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