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蘊 |
释义 | 蘊26851![]() 音 《唐韻》:於粉切; 《韻會》《正韻》:委粉切,𡘋音縕。 《玉篇》:積也、聚也、蓄也。 《詩・大雅》:蘊隆蟲蟲。 又,〈檜風〉:我心蘊結。 又,《左傳・隱三年》蘋蘩薀藻之菜,《韻會》云應作蘊。 【註】蘊藻,聚藻,此草好聚生也。 義 又,聚草以𤑔火曰蘊。 《韓詩外傳》:里母曰:「安行,今令姑呼汝。」即束蘊請火去婦之家。 《前漢・召信臣傳》:𤓉蘊火。 音 又,《類篇》:於問切,音慍──義同。 義 又,《韻會》與「怨」通。 《荀子・富國篇》:富有天下而無怨財。 【註】怨同蘊。 義 又,與「宛」通。 《荀子・富國篇》:使民夏不宛暍。 【註】宛讀爲蘊。 音 又,與「縕」通。 《易・繫辭》:乾坤,其易之縕耶。 又,《羣經音辨》:紆云切,音氳──蘊淪,波也。 《爾雅・釋水》:小波爲淪。 【註】言蘊淪。 音 又,讀入聲。 《莊子・齊物論》:萬物盡然,而以是相蘊。 【註】於積反。 音 又,《集韻》:烏昆切,音溫。 《方言》:饒也。 |
随便看 |
《康熙字典》是在明朝梅膺祚《字汇》、张自烈《正字通》两书的基础上加以增订的,是由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多位著名学者奉康熙圣旨编撰的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汉字辞书,共收录汉字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47035个),为汉字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