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亳 |
释义 | 亳00226![]() 音 《唐韻》:旁各切; 《集韻》《韻會》:白各切,𡘋音泊──商湯所都。契封商,湯始居亳。皇甫謐曰:梁國有三亳。南亳在穀熟,卽湯都。北亳在蒙,卽景亳,湯所受命地。偃師爲西亳,卽盤庚所徙。〔㊟ 清代魏源《书古微·汤誓序发微并考三亳都》:“盖(汤)徙都偃师之景亳,而建东亳于商丘,仍西亳于商州。各设尹以治之,与景亳相辅,是为邦畿千里。”〕 《通雅》:宋州穀熟縣卽歸德之考城縣。考城今有亳越,有大蒙,小蒙。章本淸云:湯遷南亳,卽歸德府。亳一作薄。 《荀子・議兵篇》:古者湯以薄。 【註】與亳同。 《前漢・地理志》:山陽郡有薄縣。 【註】湯居亳。 《說文》:亳,京兆杜陵亭名。則又一亳也。 又,《書・立政》:三亳阪尹。 【傳】與皇甫說同。孔安國云:亳人歸文王者三所,爲之立監,故爲三亳。 義 又,《廣韻》:亳國名。春秋陳地,漢爲沛之譙縣,晉爲南兗州,後周爲亳州。 |
随便看 |
《康熙字典》是在明朝梅膺祚《字汇》、张自烈《正字通》两书的基础上加以增订的,是由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多位著名学者奉康熙圣旨编撰的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汉字辞书,共收录汉字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47035个),为汉字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