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貉 |
释义 | 貉30521![]() 音 《集韻》《韻會》《正韻》𡘋曷各切,音鶴──本作貈。 《正字通》:貉似貍,銳頭,尖鼻,斑色,毛深厚溫滑,可爲裘。 《墨客揮犀》:貉狀似兔,性嗜紙,人或擊之,行數十步,輒睡,以物擊竹警之,乃起,既行復睡。 《詩・豳風》:一之日于貉。 【箋】往搏貉,以自爲裘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貉踰汶則死。 《淮南子・修務訓》:貛貉爲曲穴。 義 又,蟲名。 《爾雅・釋蟲》:國貉,蟲蠁。 【註】今呼蛹蟲。 音 又,《廣韻》:下各切,音涸──義同。 音 又,《唐韻》《集韻》《韻會》𡘋莫白切,音陌。 《說文》:北方豸種。 《五經文字》:貉,經典相承作蠻貊。 《周禮・夏官・職方氏》:四夷八蠻七閩九貉。 又,〈秋官〉貉隷【註】:征東北夷所獲,選以爲役員。 《公羊傳・宣十五年》:寡乎什一,大貉小貉也。 《孟子》:子之道,貉道也。 【註】貉,在荒服者也。貉之稅二十而取一。 義 又,《爾雅・釋詁》:貉,縮綸也。 【註】綸,繩也。謂牽縛縮貉之。 音 又,《集韻》:末各切,音莫。 《爾雅・釋詁》:靜也。 音 又,《集韻》《正韻》𡘋莫駕切──同禡。 《周禮・春官・肆師》:凡四時之田獵,祭表貉則爲位。 【註】貉,師祭也。 《爾雅・釋天》:是禷是禡。 【疏】禡,《周禮》作貉;貉又爲貊字,古今之異也。 卷別:考證・酉集中愛日堂藏本:第 690 頁,第 1 字同文書局本:第 1671 頁,第 19 字 【考證】① 《周禮・夏官・職方氏》四夷八蠻七閩八貉。謹照原文,「八貉」改「九貉」。 |
随便看 |
《康熙字典》是在明朝梅膺祚《字汇》、张自烈《正字通》两书的基础上加以增订的,是由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多位著名学者奉康熙圣旨编撰的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汉字辞书,共收录汉字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47035个),为汉字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