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楓 |
释义 | 楓12071![]() 音 《唐韻》:方戎切; 《集韻》《韻會》:方馮切; 《正韻》:方中切,𡘋音風。 《說文》:木也。厚葉弱枝,善搖。一名𣠞。 《爾雅・釋木》:楓,欇欇。 【郭註】樹似白楊,葉圓岐,有脂而香,今之楓香是也。 《𡌨雅》:枝善搖,故字从風,葉作三脊,霜後色丹,謂之丹楓,其材可以爲式。 義 又,《說文解字》:楓木,漢宮殿中多植之,故稱楓宸。 義 又,《南方草木狀》:楓香樹,子大如鴨卵,曝乾可燒,惟九眞郡有之。 義 又,《蜀本草》:楓脂,入地千年,化爲虎魄。 義 又,《本草圖經》引《述異記》:南中楓木之老者爲人形,亦呼爲靈楓,蓋癭瘤也。 譚景升《化書》:老楓化爲羽人,無情而之有情也。 又,孫炎云:欇欇生江上,有寄生枝,高三四尺,生毛,一名楓子,天旱,以泥泥之卽雨。 音 又,《集韻》:悲廉切,音砭──義同。 音 又,《唐韻》:方愔切,音近分。 張衡〈西京賦〉:木則樅栝椶楠,梓棫楩楓;嘉卉灌叢,蔚若鄧林。 音 又,《唐韻》:符咸切,音凡。 《楚辭・招魂》:朱明承夜兮時不可淹,臯蘭被徑兮斯路漸,湛湛江水兮上有楓。 音 又,《集韻》:甫凡切,音䒦──與杋同。 |
随便看 |
《康熙字典》是在明朝梅膺祚《字汇》、张自烈《正字通》两书的基础上加以增订的,是由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多位著名学者奉康熙圣旨编撰的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汉字辞书,共收录汉字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47035个),为汉字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