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況 |
释义 | 況13907 古文: 𡶢![]() 音 《唐韻》:許訪切; 《集韻》《韻會》《正韻》:許放切,𡘋音貺。 《說文》:寒水也。 義 又,矧也、譬也。 《莊子・知北遊》:每下愈況。 義 又,益也。 〈晉語〉:衆況厚之。 義 又,兹也。 《詩・小雅》:況也永歎。 【箋】來兹對之,長歎而已。 義 又,滋也。 《詩・大雅》:亂況斯削。 義 又,賜也。與「貺」通。 《前漢・武帝紀》:遭天地況施,著見景象。 義 又,臨訪曰來況。司馬相如〈子虛賦〉:足下不遠千里,來況齊國。 義 又,《廣韻》:修況,琴名。 義 又,姓。 〈蜀志〉有況長寧。 【按】《佩觿集》:况、况、況𡘋虛訪翻,况,發語之端;况,寒冰也;況,形況,今多通用況字。 義 又,《集韻》或作湟。 義 又,古與「兄」通。 |
随便看 |
《康熙字典》是在明朝梅膺祚《字汇》、张自烈《正字通》两书的基础上加以增订的,是由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多位著名学者奉康熙圣旨编撰的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汉字辞书,共收录汉字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47035个),为汉字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