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卽 |
释义 | 卽02277 古文: 皍 異體: 卽![]() 音 《唐韻》:子力切; 《集韻》《韻會》《正韻》:節力切,𡘋音稷。 《說文》:卽食也。一曰就也。 【徐曰】卽猶就也。就食也。 《前漢・高帝紀》:使陸賈卽授璽綬。 【註】師古曰:卽,就也。 義 又,《玉篇》:今也。 義 又,《爾雅・釋詁》:卽,尼也。 【註】尼,近也。 【疏】卽今相近也。 義 又,《前漢・西南𡗝傳》:卽以爲不毛之地,無用之民。 【註】卽,猶若也。 義 又,卽卽,充實也。 《前漢・禮樂志・安世房中歌》:磑磑卽卽,師象山則。 【註】積實之盛,類于山也。 義 又,通作則。 《前漢・王莽傳》:應聲滌地,則時成創。 【註】則時,猶卽時也。 義 又,燭炬之燼曰卽。 《管子・弟子職》:右手執燭,左手正櫛。 《禮記・檀弓》註:櫛作卽。 義 又,姓。 《廣韻》:《風俗通》有單父令卽費。 又,漢複姓,有卽墨成。 音 又,《集韻》:隷作卽。 《玉篇》:今作卽。 卷別:考證・子集下愛日堂藏本:第 80 頁,第 4 字同文書局本:第 1640 頁,第 28 字 【考證】① 《管子・弟子職》左手執燭,右手執卽。 【註】卽,作焱。謹照原文,「左手執燭」改「右手執燭」;「右手執卽」改「左手正櫛」。卽作焱非管子註文,惟禮記檀弓註引作卽。謹改爲檀弓註櫛作卽。 |
随便看 |
《康熙字典》是在明朝梅膺祚《字汇》、张自烈《正字通》两书的基础上加以增订的,是由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多位著名学者奉康熙圣旨编撰的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汉字辞书,共收录汉字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47035个),为汉字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