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威 |
释义 | 威04833 古文: 𤰴 𤱫![]() 音 《唐韻》《集韻》《韻會》𡘋於非切,音蝛──尊嚴也。 《易・大有》:威如之吉。 《書・洪範》:惟辟作威。 《周禮・天官》:𠛬賞以馭其威。 〈吳語〉:夫固知君王之蓋威以好勝也。 義 又,《諡法》:猛以剛果,彊義執政,𡘋曰威。 義 又,婦稱姑爲威姑。猶子稱父爲嚴君。 《說文》:威,姑也。引《漢律》婦吿威姑。 《正字通》:按,《漢律》威姑二字宜連讀,信如《說文》訓,似吿姑姑,豈成文理。 又,南威,美人名。 義 又,虎脅兩旁及尾端有骨,如乙,名虎威。見《酉陽雜俎》。 義 又,伊威,蟲名。 《爾雅・釋蟲》作蛜蝛。 《詩・豳風》:伊威在室。 義 又,與「畏」通。 《莊子・漁父篇》:未嘗見夫子遇人如此其威也。 【註】威畏義同。 |
随便看 |
《康熙字典》是在明朝梅膺祚《字汇》、张自烈《正字通》两书的基础上加以增订的,是由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多位著名学者奉康熙圣旨编撰的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汉字辞书,共收录汉字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47035个),为汉字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