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撣 |
释义 | 撣10039 部首:手 筆畫:12 總筆畫:16注音:ㄉㄢˋ,ㄊㄢˊ,ㄔㄢˊ,ㄊㄧㄢˊ,ㄊㄢ,ㄓㄢˇ拼音:dàn, tán, chán, tián, tān, zhǎn卷別:卯集・中卷武英殿刻本:第 1085 頁,第 6 字同文書局本:第 455 頁,第 9 字標點整理本:第 402 頁,第 20 字 音 《唐韻》:徒旱切; 《集韻》:蕩旱切,𡘋但上聲。 《說文》:提持也。 揚子《太玄經》:何福滿肩,提禍撣撣。 【註】撣撣,敬也。何福持禍而自儆戒也。 音 又,《唐韻》:徒干切; 《集韻》《韻會》:唐干切; 《正韻》:唐闌切,𡘋音檀──觸也。 義 又,與「彈」通,鼓絃也。 義 又,國名。 《後漢・西南夷傳》:撣國,西南通大秦。 音 又,《唐韻》《集韻》《韻會》:徒案切; 《正韻》:杜案切,𡘋音憚──亦觸也。 音 又,《唐韻》:市連切; 《集韻》:時連切,𡘋音蟬──撣援,牽引也。 音 又,《集韻》:澄延切,音纏──相纏不去也。 義 又,人名。 《前漢・宣帝紀》:日逐王先賢撣來降。 音 又,亭年切,音田──陼名。 《山海經》:靑要之山,南望撣陼。 音 又,他干切,音灘──持不堅也。 音 又,旨善切,饘上聲──排急也。 |
随便看 |
《康熙字典》是在明朝梅膺祚《字汇》、张自烈《正字通》两书的基础上加以增订的,是由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多位著名学者奉康熙圣旨编撰的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汉字辞书,共收录汉字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47035个),为汉字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