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亙 |
释义 | 亙00192![]() 音 《正字通》同上(同「𠄣」)──月弦也。 【按】《說文》木部,𣘰,竟也。古文作𠄭,从二、从舟。二部,𢛢,常也,从心、从舟,在二之閒。獨恒字古文作𠄨,註从月。《詩・小雅》如月之恆,據此則去聲,亙,从舟,竟岸,本義也;平聲恆,从心,亙聲,訓常,本義也。《詩》如月之恆,先儒以爲月上弦而就盈,取漸進之義,此借義也。讀去聲者亙字,加心轉平聲者恆字,形變音變,義因之而變,不相蒙也。謂恆从舟亦从月,兩存備考可也;必存𠄣廢亙,《正字通》之誤也。欲存亙廢𠄣,遂謂《詩》如月之恆,恆當作亙,譌加心作恆,心部恆註謂《詩》不當將亙字譌借恆,則誤甚矣。又,《集韻》㮓字古文又作𣍭,則从舟又从月矣,存以備考。 |
随便看 |
《康熙字典》是在明朝梅膺祚《字汇》、张自烈《正字通》两书的基础上加以增订的,是由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多位著名学者奉康熙圣旨编撰的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汉字辞书,共收录汉字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47035个),为汉字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