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緡 |
释义 | 緡22708![]() 音 《廣韻》:武巾切; 《集韻》:眉貧切,𡘋音珉。 《正韻》:彌鄰切,音民。 《說文》:釣魚𦅾也。 《詩・召南》:其釣維何,維絲伊緡。 《爾雅・釋詁》:緡,綸也。 【註】繩也,江東謂之緡。 義 又,《說文》:吳人解衣相被謂之緡。 《詩・大雅》:言緡之絲。 【註】緡,被也。 義 又,錢貫也。 《前漢・武帝紀》:初筭緡錢。 【註】緡,絲也,以貫錢也。 義 又,邑名。 《左傳・僖二十三年》:齊侯伐宋圍緡。 【註】緡,宋邑。高平昌邑縣東南有東緡城。 音 又,《集韻》:呼昆切,音昏──義同。 音 又,《集韻》:彌延切,音棉──通作緜。 音 又,《集韻》:弭盡切,音泯。 《莊子・則陽篇》:雖使丘陵草木之緡。 【音義】緡,盛也。 義 又,《莊子・在宥篇》:當我緡乎。 【音義】緡,泯合也。 音 又,《集韻》:美隕切──愍,或作緡,痛也。 |
随便看 |
《康熙字典》是在明朝梅膺祚《字汇》、张自烈《正字通》两书的基础上加以增订的,是由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多位著名学者奉康熙圣旨编撰的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汉字辞书,共收录汉字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47035个),为汉字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