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予 |
释义 | 予00162![]() 音 《唐韻》:余呂切; 《集韻》《韻會》:演女切; 《正韻》:弋渚切,𡘋音與──賜也。 《詩・小雅》:君子來朝,何錫予之。 《周禮・春官》:內史掌王八枋之灋,七曰予,八曰奪。通作與。 義 又,《博雅》:大予,樂名。 【註】漢明帝永平三年秋八月戊辰,改大樂爲大予樂。 音 又,《廣韻》:弋諸切; 《正韻》:羊諸切,𡘋與余同──我也。 郭忠恕《佩觿集》:予讀若余,本無余音,後人讀之也。 顏師古《刊謬正俗》:〈曲禮〉「予一人」,鄭康成註「余予古今字」,因鄭此說,學者遂皆讀予爲余。 《爾雅》「卬、吾、台、予、朕、身、甫、余、言,我也」,此則予之與余但義訓我,非同字也。 《說文》予,相推予也;余,詞之舒也。各有意義,本非古今字別也。歷觀詩賦,予無余音。 又,吳棫《韻補》:予當讀與。 《詩》「或敢侮予,將伯助予」,《楚辭》「目眇眇兮愁予,何壽夭兮在予」,皆無余音。 |
随便看 |
《康熙字典》是在明朝梅膺祚《字汇》、张自烈《正字通》两书的基础上加以增订的,是由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多位著名学者奉康熙圣旨编撰的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汉字辞书,共收录汉字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47035个),为汉字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