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汉字:

 

汉字
释义 00015 古文: 𠀚 𠙐
部首 筆畫3 總筆畫4注音ㄅㄨˋ,ㄈㄨˊ,ㄈㄡˇ,ㄈㄨˋ,ㄈㄨ拼音bù, fú, fǒu, fù, fū卷別:子集・上卷武英殿刻本:第 160 頁,第 4 字同文書局本:第 76 頁,第 15 字標點整理本:第 2 頁,第 10 字

  《韻會》《正韻》𡘋逋沒切,補入聲──不然也、不可也、未也。
《禮・曾子問》:葬引至于堩,日有食之,則有變乎?且不乎?

  又,《周禮・夏官》:服不氏,掌養猛獸而敎擾之。
【註】服不,服之獸者。

  又,《廣韻》《韻會》𡘋分物切──與弗同,今吳音皆然。
  又,《韻會》:俯九切,音缶──與可否之否通。
《說文》:鳥飛上翔,不下來也,从一,一猶天也,象形。

  又,《玉篇》:甫負切;
《廣韻》:甫救切,𡘋缶去聲──義同。
又,《廣韻》:甫鳩切;
《集韻》《韻會》《正韻》:方鳩切,𡘋音浮──夫不,䳡也,亦作鳺鴀。
《爾雅・釋鳥》:䳡其,鳺鴀。
【郉疏】陸璣云:今小鳩也,一名䳕鳩,幽州人或謂鷱鴡,梁宋閒謂之隹,揚州人亦然。

  又,未定之辭也。
陶潛詩:未知從今去,當復如此不。

  又,姓。
《晉書》:汲郡人不準。
【按】《正字通》云:不姓之不,《轉注古音》音彪。

  又,《正韻》:芳無切,與「柎」通──花萼跗也。
《詩・小雅》:鄂不韡韡。
【鄭箋】承華者,鄂也,不當作柎。鄭樵曰:不象萼蔕形,與「旉」通。
陸璣《詩疏》柎作跗,束皙〈補亡〉詩「白華絳趺」、唐詩「紅萼靑趺」皆因之。

  又,華不注,山名,在濟南城東北。
《左傳・成二年》:晉郤克戰于鞌,齊師敗績,逐之,三周華不注。
伏琛《齊記》引摯虞《畿服經》:不,與《詩》鄂不之不同。李白詩「兹山何峻秀,綵翠如芙蓉」,蓋因華跗而比擬之。胡傳讀不如卜,非。
又,《古詩・日出東南隅行》:使君謝羅敷,還可共載不。羅敷前致辭,使君亦何愚;使君自有婦,羅敷自有夫。
【按】愚當讀若吾,疑模切,與敷、不、夫叶;敷、不、夫本同模韻,《正字通》不改音符,叶夫、愚,非是。

  又,與丕同。
《書・大誥》「爾丕克遠省」,馬融作不。秦〈詛楚文〉「不顯大神巫咸」,秦〈和鐘銘〉「不顯皇祖」,𡘋與《詩・周頌》「不顯不承」同。不顯不承,猶《書》云「丕顯丕承」也。

  又,《韻補》叶補美切,音彼。
《荀子・賦篇》:𥳑然易知,而致有理者與;君子所敬,而小人所不者與。【註】謂小人所鄙也。

  《正字通》:不字在入聲者,方音各殊,或讀逋入聲,或讀杯入聲。
司馬光《切韻圖》定爲逋骨切,今北方讀如幫鋪切,雖入聲轉平,其義則一也。



卷別:考證・子集上愛日堂藏本:第 14 頁,第 2 字同文書局本:第 1637 頁,第 4 字
  【考證】① 《禮・曾子問》葬引至于堩,日日有食之,謹照原文,省下日字。② 《荀子・賦論篇》謹照原書,省「論」字。③ 【註】謂小人所鄙也。謹按,原文無此註,改為所不謂小人所鄙也。
随便看

 

《康熙字典》是在明朝梅膺祚《字汇》、张自烈《正字通》两书的基础上加以增订的,是由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多位著名学者奉康熙圣旨编撰的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汉字辞书,共收录汉字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47035个),为汉字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之一。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7/7 10:1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