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幕 |
释义 | 幕06944![]() 音 《唐韻》:慕各切; 《集韻》《韻會》《正韻》:末各切,𡘋音莫。 《說文》:帷在上曰幕。 《廣雅》:帳也。 《釋名》:幕,絡也,在表之稱也。 《左傳・成十六年》:楚子登巢車以望晉軍,伯州犂侍于王後。王曰:張幕矣。曰:虔卜于先君也。徹幕矣。曰:將發命也。 義 《周禮・天官・幕人》:掌帷幕幄帟綬之事。 義 又,《韻會》:幕府,軍旅無常居,故以帳幕言之。通作莫。 《史記・李牧傳》:市租皆輸入莫府。 【註】《索隱》曰:古者出征爲將帥,軍還則罷,理無常處,以幕帟爲府署,故曰幕府。 〈李廣傳〉:莫府省約文書籍事。 【註】《索隱》曰:凡將軍謂之幕府者,蓋兵行舍於帷帳,故稱府。古字通用,遂作莫耳。 義 又,《周禮・天官・幕人》【註】:幕,或在地,展陳於上也。 《儀禮・聘禮》:館人布幕于寢門外,官陳幣。 【註】布幕以承幣。 【疏】館人布幕於地,官陳幣於其上。 義 又,臂脛衣也。 《釋名》:留幕,冀州所名大褶至膝者也。留,牢也;幕,絡也──言牢絡在衣表也。 《史記・蘇秦傳》:當戰,則斬堅甲鐵幕。 【註】謂以鐵爲臂脛之衣。 義 又,《類篇》:覆食案亦曰幕。 義 又,《廣雅》:粗幕,庵也。 義 又,《廣雅》:幕,覆也。 《易・井卦》:上六井收勿幕。 【註】幕猶覆也。 【疏】不自掩覆,與衆共之。 義 又,《爾雅・釋言》:幕,暮也。 【註】幕然,暮夜也。 義 又,六幕。 《前漢・禮樂志》:紛紜六幕浮大海。 【註】猶言六合也。 義 又,沙幕。 《前漢・武帝紀》:衞靑將六將軍絕幕。 【註】幕,沙幕。臣瓚曰:沙土曰幕,直度曰絕。師古曰:幕者,今之突厥中磧耳。 義 又,縣名。 《前漢・地理志》:淸河郡繹幕縣,琅邪郡姑幕縣。 義 又,《廣韻》:姓也。 《姓譜》:舜祖幕之後。 《史記・陳世家》:自幕至於瞽瞍。 【註】鄭衆曰:幕,舜之先也。 音 又,《集韻》:莫半切,音縵──平而無文曰幕。 《前漢・西域傳》:罽賔國錢爲騎馬,幕爲人面。 【註】韋昭曰:幕,錢背也。 音 又,《韻補》:蒙晡切,音模。 李陵〈別蘇武歌〉:經萬里兮度沙幕,爲君將兮奮匈奴。 音 又,《正韻》:莫狄切,音覓。 盧仝〈思君吟〉:我心爲風兮淅淅,君身爲雲兮幕幕。 卷別:考證・寅集中愛日堂藏本:第 200 頁,第 1 字同文書局本:第 1646 頁,第 29 字 【考證】① 《左傳・成十六年》楚子登巢車,以望晉軍,伯州犂侍于王後,張幕矣。謹照原文,「張字」上增「王曰」二字。 |
随便看 |
《康熙字典》是在明朝梅膺祚《字汇》、张自烈《正字通》两书的基础上加以增订的,是由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多位著名学者奉康熙圣旨编撰的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汉字辞书,共收录汉字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47035个),为汉字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