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圜 |
释义 | 圜03821![]() 音 《唐韻》:王權切。 《集韻》:于權切──𡘋與圓同。 《說文》:天體也、全也、周也。 《易・說卦》:乾爲天、爲圜。 《周禮・冬官・考工記》:輿人爲車,圜者中規,方者中矩。 【又】規之以眡其圜也。 《禮・深衣》:袂圜以應規,曲袷如矩以應方。 義 又,《前漢・梅福傳》:高祖從䛫如轉圜。 【註】與圓同。 義 又,《周禮・春官・大司樂》:圜鐘爲宮。 【註】圜鐘,夾鐘也。 義 又,《周禮・春官・大司樂》:冬日至,于地上之圜丘;夏日至,于澤中之方丘。 【註】因高以事天,故於地上取自然之丘,圜者應天圜也;因下以事地,故於澤中取方丘,水中不可以設祭,故亦取自然之方丘,象地方故也。 義 又,圜法,錢也。 《前漢・食貨志》:齊太公爲周立九府圜法。 義 又,《周禮・地官・比長》:以圜土納之。 【註】圜土,獄城也。獄必圜者,規主仁,以仁心求其情。古之治獄,閔於出之。 【又】司圜,掌收敎罷民,凡害人者,弗使冠飾,而加明𠛬焉,任之以事,而收敎之。 【疏】收敎者,謂入圜土,見收使困苦改悔。 音 又,《唐韻》:戸關切; 《集韻》《韻會》《正韻》:胡關切,𡘋音還──繞也、圍也。 賈誼〈治安策〉:動一親戚,天下圜視而起。 【註】驚視也。 《後漢書・儒林傳》:帝正坐自講,諸儒執經問難於前,冠帶縉紳之人,圜橋門而觀聽者蓋億萬計。 義 又,圜陽,縣名。見前圁字註。 |
随便看 |
《康熙字典》是在明朝梅膺祚《字汇》、张自烈《正字通》两书的基础上加以增订的,是由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多位著名学者奉康熙圣旨编撰的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汉字辞书,共收录汉字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47035个),为汉字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