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汪 |
释义 | 汪13809![]() 音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𡘋烏光切,音尫。 《說文》:深廣也。 《淮南子・俶眞訓》:汪然平靜,寂然淸澄。 《後漢・黃憲傳》:叔度汪汪若千頃波。 義 又,池也。 《通俗文》:停水曰汪,池之汙濁者。 《方言》:楚謂之汪,閩謂之洋。 《左傳・桓十五年》:祭仲殺雍糾,尸諸周氏之汪。 義 又,大貌。 〈晉語〉:汪是土也。 義 又,楊萬里〈擬楚辭〉:誕寘之祝融之汪。 【註】謂南海也。 義 又,水名。 《水經注》:潢水一名汪水,與洈水合,至沛入泗。 義 又,姓。 《廣韻》:汪芒氏之後。 《姓苑》:新安人。 音 又,《廣韻》:紆往切; 《集韻》:嫗枉切,𡘋音枉。 《後漢・郡國志》「汪陶,縣名,屬鴈門」,《前漢志》作𣳫。 音 又,《廣韻》:烏浪切; 《集韻》:烏曠切,𡘋音䤑──停水臭也。或从廣作瀇,从枉作㳹。 音 又,《集韻》:烏宏切──與泓同,水貌。 義 《說文》作𣳫。 卷別:考證・巳集上愛日堂藏本:第 354 頁,第 1 字同文書局本:第 1654 頁,第 14 字 【考證】① 《後漢・黃憲傳》叔度汪汪若千頃陂。謹照原文,「陂」改「波」。② 《左傳・桓十五年》蔡仲殺雍糾,尸諸周氏之汪。謹照原文,「蔡仲」改「祭仲」。 |
随便看 |
《康熙字典》是在明朝梅膺祚《字汇》、张自烈《正字通》两书的基础上加以增订的,是由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多位著名学者奉康熙圣旨编撰的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汉字辞书,共收录汉字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47035个),为汉字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