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抭 |
释义 | 抭09277![]() 音 《唐韻》:以沼切; 《集韻》:以紹切,𡘋腰上聲──𦥝字重文。 《說文》:𦥝或从手、从宂,抒臼也。 音 又,《廣韻》:以周切; 《集韻》《韻會》:夷周切,𡘋音由。 《周禮・地官・舂人》:女舂抭二人。 【註】女奴能舂與抭者。 《詩・大雅》:或舂或抭。 王應麟《詩攷》:或舂或抭董氏引《韓詩》。 【按】今詩作揄。 音 又,《集韻》:容朱切,音兪。弋𥬇切,音燿──義𡘋同。 音 又,他刀切,音叨──抒物之器。與挑同。 義 《說文》:或从臼,作𦥟。 《集韻》:又作𦦌。別詳臼部𦥝字註。 【按】《說文》篆形註語甚明,諸書惟《廣韻》之篠韻收抭,他俱譌作抌。 《字彙》沿譌,《正字通》辨之,又舍抭从扰,均與《說文》不合,今考正。互詳揄字註。 |
随便看 |
《康熙字典》是在明朝梅膺祚《字汇》、张自烈《正字通》两书的基础上加以增订的,是由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多位著名学者奉康熙圣旨编撰的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汉字辞书,共收录汉字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47035个),为汉字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