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鬼 |
释义 | 鬼38024 古文: 𩲡 𢇼 𣆠![]() 音 《唐韻》《集韻》《韻會》𡘋居偉切,音詭。 《說文》:人所歸爲鬼。从人,象鬼頭,鬼隂气賊害,从厶。 《爾雅・釋訓》:鬼之爲言歸也。 《詩・小雅》:爲鬼爲蜮。 《禮・禮運》:列於鬼神。 【註】鬼者精魂所歸。 《列子・天瑞篇》:精神離形,各歸其眞,故謂之鬼。鬼,歸也,歸其眞宅。 義 又,《易・既濟》:高宗伐鬼方。 《詩・大雅》:覃及鬼方。 【傳】鬼方,遠方也。 義 又,星名。 《史記・天官書》:輿鬼,鬼祠事,中白者爲質。 【註】輿鬼五星,其中白者爲質。 義 又,姓。 《前漢・郊祀志》:黃帝得寶鼎冕侯,問於鬼臾區。 【註】黃帝臣也。 義 又,國名。 《山海經》:鬼國在負二之尸北。 義 又,烏鬼。 杜甫〈遣悶〉詩:家家養烏鬼。 《漫叟詩話》:川人家家養猪,每呼猪作烏鬼聲,故謂之烏鬼。 《夢溪筆談》:《夔州圖經》稱峽中人皆養鸕鷀,以繩繫頸使捕魚,得則倒提出之,謂之烏鬼。 元微之〈江陵〉詩:病賽烏稱鬼。自註:南人染病,競賽烏鬼。 義 又,《方言》:虔、儇,慧也。自關而東,趙魏之閒謂之黠,或謂之鬼。 |
随便看 |
《康熙字典》是在明朝梅膺祚《字汇》、张自烈《正字通》两书的基础上加以增订的,是由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多位著名学者奉康熙圣旨编撰的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汉字辞书,共收录汉字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47035个),为汉字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