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穀 |
释义 | 穀20483![]() 音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𡘋古祿切,音谷。 《說文》:續也。百穀之總名。从禾,㱿聲。 《長箋》:穀有穅秕,故从㱿。 《書・洪範》:百穀用成。 《禮・月令》:孟秋農乃登穀。 《周禮・天官・大宰》:三農生九穀。 【註】鄭司農云:九穀,黍、稷、秫、稻、麻、大小豆、大小麥。一說九穀無秫、大麥,而有粱、苽。 又,〈天官・膳夫〉:食用六穀。 【註】黍、稷、粱、麥、苽、稌。 又,〈天官・疾醫〉:五穀養其病。 【註】麻、黍、稷、麥、豆。 《酉陽雜俎》:九穀,黍、稷、稻、粱、三豆、二麥。 《爾雅翼》:粱者,黍、稷之總名;稻者,漑種之總名;菽者,衆豆之總名。三穀各二十種,爲六十;蔬、果之屬,助穀各二十種──凡百穀。 又,《星經》:八穀星,主黍、稷、稻、粱、麻、菽、麥、烏麻,星明則俱熟。 義 又,《爾雅・釋詁》:穀,善也。 《書・洪範》:既富方穀。 《詩・陳風》:穀旦于差。 《禮・曲禮》:自稱曰不穀。 【註】謙稱。 義 又,生也。 《詩・王風》:穀則異室。 【註】穀,生也。 義 又,《爾雅・釋言》:穀,祿也。 《詩・小雅》:俾爾戩穀。 【註】穀,祿也。 義 又,養也。 《詩・小雅》:以穀我士女。 《戰國策》:求百姓之饑寒者收穀之。 義 又,孺子曰穀。 《荀子・禮論篇》:臧穀猶且羞之。 義 又,國名。 《春秋・桓七年》:穀伯綏來朝。 【註】穀國在南鄕築陽縣北。 義 又,水名。 〈周語〉:穀洛鬭。 義 又,《方言》:螳螂,齊杞以東謂之馬穀。 義 又,姓。 又,穀梁,複姓。 音 又,《集韻》:居𠋫切,音冓──祿也。 《論語》:不至於穀。皇侃讀。 音 又,楚地名。 《左傳・僖二十八年》:連穀。 陸德明《音義》:胡木切,音斛。 義 又,與谷同。 《前漢・王莽傳》:穀風迅疾,從東北來。 義 又,與「吿」通。 《禮・檀弓》:齊穀王姬之喪。 【註】穀,當爲吿聲之譌。 音 又,叶訖力切。 《六韜》:紛紛渺渺,好色無極;吾觀其野,草菅勝穀。 音 又,叶工洛切。 《詩・小雅》:俶載南畝,播厥百穀;既庭且碩,曾孫是若。 義 又,與㝅同。 《左傳・宣四年》:楚人謂乳,穀;謂虎,於菟。 義 《集韻》:或从米作糓。 |
随便看 |
《康熙字典》是在明朝梅膺祚《字汇》、张自烈《正字通》两书的基础上加以增订的,是由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多位著名学者奉康熙圣旨编撰的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汉字辞书,共收录汉字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47035个),为汉字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