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萊 |
释义 | 萊25784![]() 音 《唐韻》:洛哀切; 《正韻》:郎才切,𡘋音來。 《說文》:蔓華也。 《玉篇》:藜草也。 《詩・小雅》:北山有萊。 【疏】萊,草名,其葉可食。 義 又,《周禮・地官・縣師》:辨其夫家人民田萊之數。 【註】萊,休不耕者,郊內謂之易,郊外謂之萊。 義 又,《周禮・地官・山虞》:若大田獵,則萊山田之野。 【註】萊,除其草萊也。 《詩・小雅》:田卒汙萊。 【註】萊,草穢。 義 又,地名。 《書・禹貢》:萊夷作牧。 〈齊語〉:通齊國之魚鹽于東萊。 【註】東萊,齊東萊夷也。 義 又,山名。 《山海經》:萊山,其木多檀楮。 義 又,姓。 《孟子》:若伊尹萊朱。 【趙岐註】萊朱,湯賢臣仲虺是也。 《左傳・文二年》:萊駒爲右。 音 又,《韻補》:音黎。 郭璞〈遊仙〉詩:朱門何足榮,未若託蓬萊;臨泉揖淸波,陵岡掇丹荑。 音 又,《廣韻》:落代切,音賴──義同。 義 《爾雅》作釐。 |
随便看 |
《康熙字典》是在明朝梅膺祚《字汇》、张自烈《正字通》两书的基础上加以增订的,是由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多位著名学者奉康熙圣旨编撰的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汉字辞书,共收录汉字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47035个),为汉字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