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節 |
释义 | 節21419 古文: 卩 異體: 節![]() 音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𡘋子結切,音接。 《說文》:竹節也。 又,操也。 《左傳・成十五年》:諸侯將見子臧于王而立之,子臧辭曰:前志有之曰:聖達節,次守節,下失節,爲君非吾節也。 義 又,止也、檢也、制也。 《易・頤象》:君子以愼言語、節飮食。 【疏】節,裁節。 又,〈節卦〉:節亨,苦節不可貞。 【疏】節者,制度之名,節止之義;制事有節,其道乃亨。 又,〈說卦〉【傳】:節,止也。 《書・康誥》:節性惟日其邁。 《禮・檀弓》:品節斯。 【註】制斷也。 《爾雅・釋樂》:和樂謂之節。 【疏】八音克諧,無相奪倫,謂之和樂,樂和則應節。 《左傳・莊二十三年》:公如齊觀社,曹劌諫曰:會以訓上下之則、制財用之節。 《史記・樂書》:大禮與天地同節。 《正義》曰:天有日月,地有山川,高𤰞如形,生用各別。大禮辯尊𤰞貴賤等差異別,是大禮與天地同節。 義 又,符節,所以示信。 《書・康誥》:惟厥正人,越小臣諸節。 【註】諸有符節之臣,若爲官行文書而有符,今之印者也。 《周禮・地官》:掌節,掌守邦節而辨其用,以輔王命。凡通達于天下者,必有節以傳輔之;無節者,有幾則不達。 【註】以王命往來,必有節以爲信。 又,〈秋官〉:小行人掌達天下之六節,山國用虎節,土國用人節,澤國用龍節,皆以金爲之;道路用旌節,門關用符節,都鄙用管節,皆以竹爲之。 《禮・玉藻》:凡君召以三節,二節以走,一節以趨。 【註】隨事緩急,急則二節,故走;緩則一節,故趨也。 《左傳・文十二年》:秦西乞術曰:不腆先君之敝器,使下臣致諸執事,以爲瑞節。 【註】節,信也。 《史記・秦始皇紀》:衣服旄旌節旗,皆上黑。 《正義》曰:旄節者,編旄爲之,以象竹節。 義 又,時節。 《左傳》【疏】:凡春、秋分,冬、夏至,立春、立夏爲啟,立秋、立冬爲閉,用此八節之日登觀臺,書其所見雲物氣色。 義 又,人君壽日皆名節,有萬壽節、天中節等名。 義 又,地名。 左思〈魏都賦〉:掘鯉之淀,蓋節之淵。 【註】蓋節淵在平原鬲縣北。 義 又,貫節,藥草名。 義 又,樂器,卽拊也,所以節樂。 義 又,《諡法》:好廉自克曰節。 義 又,漢宣帝改元地節。應劭曰:欲令地得其節。 又,姓。明正德中,守禦指揮僉事節鐸。 義 又,官名。 《眞𦡳風土記》:村中人家稍密,有鎭守之官,名曰買節。 音 又,《集韻》:昨結切,音截。 《詩・小雅》:節彼南山。 音 又,叶子悉切。 陸機〈答賈長淵〉詩:大辰匿暉,金虎習質;雄臣馳鶩,義夫赴節。 音 又,叶子計切。 曹植〈王霸贊〉:壯氣凌雲,挺身奮節;所征必拔,謀顯垂惠。 |
随便看 |
《康熙字典》是在明朝梅膺祚《字汇》、张自烈《正字通》两书的基础上加以增订的,是由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多位著名学者奉康熙圣旨编撰的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汉字辞书,共收录汉字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47035个),为汉字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