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荅 |
释义 | 荅25465![]() 音 《唐韻》《廣韻》:都合切; 《韻會》《正韻》:得合切,𡘋音答。 《說文》:小尗也。 《晉書・律歷志》:《九章商功法程》:菽、荅、麻、麥,一斛積二千四百三十寸。 義 又,當也。 《書・洛誥》:奉荅天命。 【註】又當奉當天命。 義 又,《前漢・鼂錯傳》:布渠荅。 【註】渠荅,鐵蒺藜也。 義 又,《韻會》引《史記》荅布千疋註:疉布也。 義 又,拉荅。 《晉書・王忱傳》:拉荅者,有沈重之譽;嗛閃者,得淸剿之聲。 義 又,《本草》:鮓荅。李時珍曰:鮓荅,生走獸及牛馬諸畜肝膽,有肉囊裹之,多至升許,色白,狀如雞子,非骨非石,打破層疉。 義 又,《韻會》與「答」通。 義 又,與「合」通。 《史記・貨殖傳》:麴蘖、鹽豉、干荅。 【註】或作合,器名有瓵。 音 又,叶韻音的。 《易林》:隂陽隔塞,許嫁不荅;旄丘新臺,悔往歎息。 音 又,叶韻音篤。 《易林》:黃鳥采䔰,既嫁不荅;念我父兄,思復舊谷。 |
随便看 |
《康熙字典》是在明朝梅膺祚《字汇》、张自烈《正字通》两书的基础上加以增订的,是由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多位著名学者奉康熙圣旨编撰的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汉字辞书,共收录汉字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47035个),为汉字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