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茅 |
释义 | 茅25366![]() 音 《唐韻》:莫交切; 《韻會》:謨交切,𡘋音貓。 《說文》:菅也。 《易・泰卦》:拔茅連茹。 《詩・召南》:白茅包之。 《書・禹貢》:包匭菁茅。 蔡邕《獨斷》:天子大社,以所封之方色苴以白茅授之,謂之授茅土。 《左傳・宣十二年》:前茅慮無。 【註】時楚以茅爲旌識。 義 又,國名。 《左傳・襄二十四年》:凡蔣郉茅。 【註】高平昌邑縣西有茅鄕。 義 又,享名。 《史記・魏世家》【註】:脩武軹縣有茅亭。 義 又,門名。 《說苑》:楚太子立于茅門之外。 義 又,山名。 《晉書・許邁傳》:延陵之茅山是洞庭西門,潛通五嶽。 義 又,姓。 《通志・氏族略》:茅氏,周公之後,子孫以國爲氏,秦有茅焦。 音 又,《韻補》:迷侯切,音矛。 屈原〈離騷〉:時𦆯紛其變易兮,又何以淹留;蘭芷變而不芳兮,荃蕙化而爲茅。 音 又,《類篇》:莫佩切──茅蒐,蒨草。 音 又,《集韻》:眉鑣切,音苗。 《易・泰卦》:拔茅連茹。鄭讀作苗。 |
随便看 |
《康熙字典》是在明朝梅膺祚《字汇》、张自烈《正字通》两书的基础上加以增订的,是由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多位著名学者奉康熙圣旨编撰的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汉字辞书,共收录汉字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47035个),为汉字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