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零 |
释义 | 零35092 古文: 𡈍![]() 音 《唐韻》《集韻》《韻會》𡘋郎丁切,音靈。 《說文》:餘雨也。从雨,令聲。 義 又,《玉篇》:徐雨也。 義 又,《廣韻》:落也。 《詩・鄘風》:靈雨既零。 【傳】零,落也。 義 又,《字彙》:畸零,凡數之零餘也。 義 又,《後漢・高句驪傳》:好祠鬼神,社稷零星。 【註】《風俗通》曰:辰之神爲零星。 義 又,水名。 《前漢・匈奴傳》:零吾水上。 義 又,《前漢・司馬相如傳》:通零關道。 【註】徐廣曰:越嶲有零關縣。 又,《前漢・地理志》:武陵郡零陽,零陵郡零陵。 又,《韻會》:丁零,亦地名。通作靈令。 義 又,姓。 《正字通》:明成化舉人零混。 義 又,與「苓」通。 《莊子・徐無鬼》:豕零也。 【註】〈進學解〉所謂豨苓也。 音 又,《廣韻》:落賢切; 《集韻》《韻會》《正韻》:靈年切,𡘋音蓮。 《廣韻》:先零,西羌也。 《前漢・趙充國傳》:先零豪言,願時渡湟水北。 【註】零,音憐。 音 又,《廣韻》《集韻》𡘋郎定切,音令。 《廣韻》:零落。 《集韻》或作𩆖,亦作𩆼。 |
随便看 |
《康熙字典》是在明朝梅膺祚《字汇》、张自烈《正字通》两书的基础上加以增订的,是由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多位著名学者奉康熙圣旨编撰的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汉字辞书,共收录汉字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47035个),为汉字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之一。